P:作为我们的大师兄,您是我们的荣耀和学习的榜样,您的研究生阶段是在北中医渡过的,请您给我们讲讲您求学阶段的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记忆。
F:我是八七年就来到北中医,毕业后一直留在东直门医院工作,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的难忘经历。首先是教学方面,那个时候的研究生学生非常少,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所以,老师对学生可以说是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一个教学,而现在学生见老师一面可以说都非常难,在学习方面,老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作为我们来讲,压力也非常的大,但是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另一方面,那个时候我是学临床医学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渡过的,在学校大约只待了半年左右,但是觉得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不像现在的校园环境非常好。但是当时我们是有收入的,这是比较好的方面。
P:在校期间您的专业是中医,那么您是怎么样看待中医(中医系学生培养)的呢?
F:上学期间对自己未来会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太多的考虑,主要就是学好自己的专业,那个时候老师会说,中医是需要积淀的,直到自己过了四十岁,才突然发现自己就顿悟了。这也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应该具有不同的培养和准入的制度、体制,中医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感悟,西医的学习会相对容易取得效果,而目前的医生的制度和对医生的要求等方面,迫使中医的医生没办法专心研究自己的专业,进入医院,迫于种种要求,比如需要值班当住院医等,使医生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西医,最后中医和西医的学习时间比例基本是一比一。所以,我认为应该要突出中医的特色,包括在培养教育阶段、制度体系、分配制度等多方面来协调。
P:了解了您的从业经历,您曾做过医生,科室主任,副院长,副司长,副社长到今天作为中研院的副院长,同时还是教授,也就是老师,那么这么多的职业角色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F:我的确算是在中医界经历比较多的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时有所得也有所失,所得主要体现在可以站在多个视角去考虑、思索问题,所失主要是在每个领域没有长期的不断深入的去努力。但综合比较,我觉得自己比较喜欢的是管理工作,觉得比较适合的是业务方面的管理,了解管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加之专业的背景,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想我也会同时更重视业务方面的能力。
P:如果可以向二十三年前的您,也就是刚到北中医念书时的您说一句话,您最想告诉他的是什么?
F:如果和新入学的研究生说一句话,我想说的是找一个好的导师非常重要,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学习。既然学习中医,首先对中医一定是认可的,但不应该死板完全被动的去学习。
P:您一直都在医疗卫生,更确切的是中医的领域中工作,而且您有着非常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那么作为知名校友和前辈,想请您分别和我们聊聊您认为在不同的工作领域中所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共性或者分别在每个领域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对现在刚毕业工作的校友或即将走向社会的同学们有何期许、希望或建议?
F:不管是做行政工作、科研工作还是搞业务工作,都不可能是靠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搞业务工作的我觉得也应该要学习一定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思维和方法会帮助更好的去拓宽专业思路,搞管理的也应该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有助于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好的完成工作。
P: 目前是校友会的工作的初始期,您作为校友对校友会的建设、发展有什么样的期许?希望校友会可以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F:校友会是一个很好联络校友的方式,可以增添校友间的联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为在校生传授更直接的经验,我也希望校友会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地区,应更注重在全国范围内去挖掘校友,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络。
专访安排在周四的早晨,阳光灿烂,杨絮飞舞,踏着朝阳我们来到了范老师的办公室,开始了本次访谈。访谈进行了一个半小时,整个过程中,范老师从专业到管理到教育到科研涉及了中医界的大多领域,丰富的从业经历和优质的专业素养使范老师在谈到中医的发展时可以从多个视角来解读和领悟。范老师本人就好似访谈的最后,他对同学们的寄语,管理要与专业知识互相渗透,无论对于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