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您是咱们学校89届的毕业生,距离今天差不多有二十二个年头,那么,如今回首在校的岁月,您记忆中最为难忘的事是什么?可以给我们勾画一下您当时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时的情景吗?
L:在北中医六年的学习生活的确是令人难忘,直到今日,同学们再聚到一起,仍会热衷于讨论起当年的点点滴滴。当时83级在学校可以说是非常活跃的一个年级,全班有一百二十人,班级十分团结,在体育等活动中也是常拿到名次。在那个岁月,学校的硬件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去食堂打饭,人多窗口有限,食堂通常展现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有次我去窗口排队打汤,出来的时候,手端热汤,结果被挤上来的同学碰翻(说着看起了自己的胳膊),至今还有疤痕留下来。(笑)
P:这也是美好记忆的一部分,记忆的痕迹。
L:的确是记忆的痕迹。虽然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同学们却非常齐心,也都很简单。那时候,吃饭还是发粮票的,每个人每学期有固定的粮票数,刚上大学时,还不太了解情况,过了两个学期,逐渐发现大部分男生仅仅靠发的那些粮票难以满足需求,于是,班长号召班里的女同学如有富裕的粮票支援支援男生,结果是,全班女生积极响应号召,贡献粮票,没人考虑这些粮票意味着就是钱,大家想法都很单纯,很朴实。
我在校学中医的历程可以总结为“三起三落”,最初学中医的想法是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希望自己可以将来照顾父母,结果一步入大学的校门,却发觉学校的条件与梦想中的大学校园相差甚远,倍受打击,后来陆续听到了当时学校的几位中医大师的课程和一些讲座,渐渐被他们所吸引,喜欢上了中医,再后来随着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课,思想上的碰撞又使自己陷入了迷茫,于是初期学中医的这段岁月,属于在“傻学”中度过,很努力的学习,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一百二十人的年级里排名第二,有了好成绩的激励,我也更加努力的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之后的中医学习之路便有了自己的思考,在思想方面也有了进一步地升华,开始更加的热爱自己的专业——中医。
P:在校期间您的专业是中医,那时(83-85年)您的职业发展规划是怎样的?是什么样的契机使您后来走上了今天的行政管理行业(岗位)?毕业留校工作的日子,给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对后来的行政管理工作有什么帮助吗?
L:那个时候的学生就业分配制度与现在不同,虽说是双向选择,但分配比例很高,加上我上学的时候成绩不错,所以对于未来的就业没有太多的考虑,只是在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后来毕业后得到比较好的机会留在了北中医的基础学院学办工作,在学办工作了三年后调至针灸学院做团总支书记到后来的针灸学院副书记,二零零一年调至中医药出版社工作,最早在办公室任主任,后到发行部任主任,再后来是出版社副社长至今,在学校的工作经验为我到出版社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学校从基础学院到针灸学院的工作调动,虽说是学校的内部调动,但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环境,可以说是从一个很熟悉的环境到了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会比较紧张,会担心是否能够适应,后来发现,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工作,都一定要记住,工作要靠自己,要靠脚踏实地的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时间长了自然会得到认可。在学校的这次调动使我后来到出版社工作不再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积累的人际交往经验也为后来的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P:您在学校学习和工作的日子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年龄段,如今,每当提到北中医,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样的?
L:我对北中医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凡是提到北中医的也都会比较关注,对于目前身边的一些资源,比如说在出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中医界的生力军,接触到一些中医大家的后备力量,每每和他们进行沟通,就专业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把他们介绍给母校,介绍给现在还在上学的孩子们,要让他们接触到除课堂上所讲知识外更多的经验,将这些好的经验和对中医的感悟精华传承下去,并由未来的孩子们发扬光大。
P:您毕业后先后从事了中医的教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职业,您会希望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怎样的?对应的,如果真有时光机,时间可以穿梭回二十三年前,您会希望对那是还在学校进行职业准备的您说些什么?
L: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机会,我会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医生,中医是具有着非常好疗效的一门科学,虽说目前,中医所讲的气、血、经络等还没有被彻底掌握,但不能说明它是不存在的,中医的思想是根植在每一个炎黄子孙骨髓中的东西,我相信在国家良好政策的引导下,中医会越来越好。
P:您在学校有很深的工作资历,可以说您非常了解学校,了解教育,了解学生,如今,对于学校来说,您又是用人单位的领导,非常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那么在您看来,作为现在刚毕业工作的校友或即将走向社会的同学们来讲,最需要具备的是什么样的素质?
L:对于不同的行业也许对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但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作为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应该要做一个“有心人”,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点,然后把它深入进去,在走上工作岗位前,为自己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培养自己的亮点。其次,做为现阶段的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的态度。
P:今年来,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工作可以说做的是风生水起,卓有成效,在社会大众中也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是我们中医界规模最大、最权威的专业出版机构,也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载体,您作为副社长,请您谈谈对中医药文化热的一个看法,以及发展的展望?
L:中医药文化今年的确是比较受到关注,我认为这也是一个趋势,而且会越来越好,我们作为中医药的专业出版机构,我们肩负重任,同时,这些年我们也出版了大量的中医药科普书籍,具有较好的社会反响。
P:校友会的成立将为我校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校友提供一个沟通、联络的平台,首先,我们欢迎您随时回家,目前是校友会的工作的初始期,您作为校友对校友会的建设、发展有什么样的期许?希望校友会可以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L:希望校友会可以做实实在在的工作为校友和母校及校友和校友之间搭建平台,所谓实实在在,比如,可以将我们多年工作的经验体会分享给在学校的校友们,教育在于传承,可以将这些工作做在实处,真正的发挥校友会的作用。
采访手札:采访李秀明老师前,我们素未谋面,领导带着我找他的照片,一看到我就乐了,95年时,已身为送走一届毕业生的他居然如此年轻,站在同学中压根看不出是老师。
走进李老师的办公室,就好似淹没于书海之中,工作氛围极弄。话两句家常后,我们开始了访谈。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后,整个采访基本就顺利成章的开展了下去。李老师很健谈,很有条理,也很风趣,讲话能够打动听众,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我还和他开玩笑,说听他讲话很入迷,都忘记了我是访者。采访经过一个半小时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愉快的访谈,顺畅的交流,令人心情愉悦。